學科是辦學質量、辦學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的集中體現,也是教師成長和建功立業(yè)之基,是匯聚英才的平臺。信息學院一直高度重視學科建設工作,在校“十一五”重點學科建設期間,信息學院獲批了兩個校級重點學科: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軟件與理論。2011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獲批學校“十二五”重點建設一級學科。五年來,學院從學科方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項目建設、實驗平臺建設和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積極開展工作。
一、學科方向建設
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云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新技術不斷涌現。信息學院認真分析本學科的國內外發(fā)展趨勢,結合學院實際,凝練了三個方向和領域:云計算和自然啟發(fā)計算、信息安全、圖像與視頻處理。
二、師資隊伍建設
計算機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國內博士點學科偏少,我省目前仍然沒有培養(yǎng)博士研究生的單位,因此計算機專業(yè)博士教師的引進一直非常困難。學院直面此困難,積極鼓勵青年教師攻讀博士學位。在“培養(yǎng)培養(yǎng)者計劃”政策激勵之下,五年來有16位名教師考取了博士國內“985”、“211”高校的研究生,目前已有3名青年教師獲得博士學位,同時也引進了6名“985”高校的博士研究生,這些教師分別成為學科方向帶頭人和骨干成員。另外有近30名教師到國內985高校訪學,有10名教師到知名IT企業(yè)鍛煉。
五年來該學科點教師的職稱結構得到明顯改善,共有18名教師順利晉升高級職稱。如今三個方向均已經形成以教授博士為學科方向帶頭人,副教授和博士研究生為學術骨干,以工程師為技術支持的團隊。
三、抓住項目建設
項目是學科建設的載體。我院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三個方向的團隊申請各類縱向課題,鼓勵有條件的團隊開展橫向科技合作。五年來,每個學科方向均有國家項目或者重大橫向合作項目的突破。共獲批縱向課題42項,經費約406萬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項,教育部項目1項,省自然科學基金9項。橫向合作課題10項,經費約140萬。獲批大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項目,國家級項目4項,省級項目8項,經費24萬元。五年來,本學科共發(fā)表科研論文200余篇,其中SCI、EI期刊32篇,EI收錄60篇,CSCD、CSSCI23篇。申請到15項專利,獲得省級和校級教學成果獎8項。
四、實驗平臺建設
實驗教學平臺是教科研的基礎。五年來新增8個專業(yè)實驗室,建設經費545萬元,其中2012年信息學院申請獲批中央財政實驗室建設專項250萬元。
五、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
我院以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為己任,在進行學科建設的同時,注重學科與專業(yè)、課程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協同發(fā)展。五年來,新增本科專業(yè)3個,分別是“數字媒體技術”(2012年)、“物聯網工程”(2013年)、“網絡工程(2016年)”,并已經開始招生。獲得國家級“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建設項目4項,省級“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建設項目8項。學院在三個學科方向下,分別組建了10余個大學生課外科技興趣小組,使得學生能夠參與到教師團隊,從事科研和橫向科技開發(fā)工作,培養(yǎng)了學生實踐能力。在全國各級各類專業(yè)技能大賽中,學生獲獎達200余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