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與實踐能力,緊跟行業(yè)新技術發(fā)展,增強教師之間相互學習和交流,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計算機與大數據科學學院開展了系列教學公開示范課活動。
2024年10月29日上午,數據科學與技術教研室汪彬彬老師在電子信息實驗樓701進行了《數據采集與處理技術》課程的公開教學,授課內容為聚焦空氣質量數據與JavaScript逆向解密的教學實踐。

課堂上,汪彬彬老師以空氣質量在線監(jiān)測分析平臺的數據采集與處理為例,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數據采集的基本原理、流程及關鍵技術。他結合當前科技發(fā)展趨勢,詳細介紹了如何利用Python等編程語言進行數據的抓取、清洗、分析和可視化,以及如何通過JavaScript逆向工程技術解密被加密的數據。
在教學過程中,汪彬彬老師采用了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理念,通過提出一系列與空氣質量監(jiān)測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思考。他通過展示具體的案例,如使用Python與JavaScript逆向工程技術逆向獲取空氣質量數據,詳細講解了加密與解密的過程,包括定位加密過程的代碼位置、截獲加密請求、還原加密算法等關鍵步驟。學生們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課堂討論,紛紛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疑問,課堂氛圍十分活躍。

課后交流中,學院副院長彭虎及參加觀摩的教室們對汪彬彬老師的課堂教學給與了高度評價。彭院長首先肯定汪彬彬老師的教學水平和課堂教學設計的創(chuàng)新性,并強調在當前大數據和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數據采集與處理技術已經成為各行各業(yè)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彭院長還鼓勵教師們將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到自己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中,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學院今后將繼續(xù)舉辦類似的活動,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和交流機會,共同推動學院教育教學工作的進程。

聽課教師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通過此次公開示范課聽課不僅學到了許多實用的編程技巧和數據處理方法,還對數據采集與處理技術在空氣質量監(jiān)測等實際應用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李立現供稿
責編:魏東平 審核:彭虎 董西偉